首页 > 家谱论坛
导航菜单

Mob:
18263949788
Add:
中国·山东·济南

庄子故里考证

点击:发布日期:2024/11/15
 庄子,生于公元前369年(周烈王七年),死于公元前286年(周赧王二九年),字子休,名周,战国中期蒙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有《庄子》一书传世,在唐代被饮命为《南华真经》。他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在政治上主张尊重天道,无为而治;在人类生存方式上崇尚自然,返璞归真,认为人生的*境界是逍遥自得,是*的精神自由,而不是物质享受与虚伪的名誉,提倡“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因此对世俗社会的礼、法、权、势进行尖锐的批判,提出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等观点。他的以“人”为核心的哲学理念,尊重自然,否认鬼神存在的世界观,“清静无为”,鄙视富贵利禄的人生观,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一切事物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发展观,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大大地丰富了我国古代的思想宝库。他的文章想像丰富,辞藻华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和幽默气氛,是先秦诸子哲理政论中文学艺术因素最为浓郁的篇章。鲁迅高度评价庄子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庄子的思想和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人类思想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庄子》在公元3世纪到5世纪的魏晋时期产生重大影响,它和《周易》、《老子》一起并称“三玄”,《庄子》在唐代(618-907年)正式成为道家的经典之一。庄子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利文汪洋恣肆、仪态万方的语言文字,巧妙活泼、引人入胜地表达出来,表现出超常的想像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具有石破天惊、振聋发聩的艺术感染力,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
庄子被后世称为文哲大师,列为全球100位*思想家之一。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之所以获得成功,被后世追念,除了本人的思想积淀和生活磨炼为其主要原因外,其生存、生活的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关于庄子故里的考证与庄子故里的争夺层出不穷。特别是近几年来,都想通过“庄子效应”,提高本地知名度,弘杨庄子文化,带动招商引资、旅游文化及当地经济的发展。目前,国内自称庄子故里有河南民权县、商丘县(现商丘市梁园区),安徽省蒙城县,山东省东明县、冠县和曹县。大多建设有纪念性建筑,定期召开国际庄子学术研讨会,企图以此来显示其庄子故里的正统地位。国内五六家庄子故里,让世人眼花缭乱,分不清哪真哪假。作为一个有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有必要通过自己的学术见解,让大家分清真伪,辨明庄子故里究竟在哪里?
庄子故里在宋国蒙地蒙泽
按照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故里”即“故乡,老家。”“庄子故里”也就是庄子的故乡和老家。弄清“故里”的含义有助于区分一些以庄子工作和生活地当作庄子故里的糊涂认识。
依据学术争论的基本原则,考证知名人士的基本生活资料,以最接近其生活年代的资料为依据,离知名人士生活的年代越远,越容易失去生活的真相,其资料越不可靠。
关于庄子故里在哪里,近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并没多大争议,并在文典古籍里有据可查。庄子故里早有定论即庄子故里在宋国蒙地蒙泽。
最早的关于庄子故里的记载当属《史记》。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云:“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以后历代典籍也都以庄子为蒙人。
庄子生活在相对动荡的战国年代,各诸侯国相互争夺地盘,各国之间没有相对稳定的边界。而庄子生活的蒙地也在战国七雄等比较大的诸侯国之间风流转换。蒙在宋、在齐、在楚、在梁等却有不同说法,也因此有不同的庄子故里说。但依据学术研究的基本原则,按照最早的典籍记载:《国语·楚语》云:“宋有萧、蒙。”韦昭注曰:“萧、蒙,宋公子鲍之邑。”可以断定,庄子生活的蒙属于宋国。同样可以参照的是马叙伦撰《庄子宋人考》引用《史记·宋世家》所据《左传·庄公十二年》“宋万弑闵公于蒙泽”,《史记·宋世家·索引》所据《庄子》佚文“桓侯(宋桓侯)行,未出城门,其前驱呼辟,蒙人止之”以此来证明宋有蒙地。
宋国在春秋时代一度称霸,降及战国时代相对较弱,没能称雄,并于公元前286年即庄子卒年被灭。只能说庄子是“宋国蒙人”,至于其后的国土或为齐或为楚或为魏或为梁,我们不必考及,也没有详细资料述及。从《庄子》记载的民间风俗、君王性格、施政特点来看,可知庄子对宋国最熟悉。庄子及其好友惠施、宋荣子等都是宋国人。《庄子》记有“商之丘”(《人间世》)这一地名,即今河南省商丘一带。《庄子·列御寇》记载:“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人有见宋*,锡(赐)车十乘,以其十乘骄稚庄子。”《逍遥游》记有:“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宋荣子犹然笑之”。《田子方》记载有“宋元君将画图”,《天运》有“商太宰荡问仁于庄子”,这些都是庄子生活在宋国的片断记载。
在为时不远的汉代,不少文学大家都认为庄子是宋之蒙人。可见:刘向《别录》:“庄子,宋之蒙人也。”《淮南子·修务训》高诱注:“庄子名周,宋蒙县人。”《汉书·艺文志》“庄子五十二篇”句,班固自注:“名周,宋人。”张衡《髑髅赋》中有“吾宋人也,姓庄名周”。《后汉书·郡国志》云:“蒙,有蒙泽”。班固《汉书·地理志》谓“蒙县在梁国”。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说:“庄子生于蒙,亦考城人。”此为庄子为民权人的最早经典依据,其它各说典籍依据都在此后。《左传》载“宋万弑闵公于蒙泽(《左传·庄公十二年》)”。西晋杜预注曰:“蒙泽,宋地。蒙,县也。”
应当说明的是蒙在春秋战国时期属宋国,降至汉魏,这一带属梁国(郡)。战国时的宋国到西汉封属梁国(《汉书·地理志》记载:梁国领县八,其三为蒙),魏改梁郡。宋、梁是一国或一地不同时期的不同称呼。这些秦、汉之作,铁证如山,《左传》作者左丘明为春秋末期*史官,《史记》、《汉书》、《后汉书》及晋杜预注都是权威正史,且距庄子生活年代较近,是可以相信的。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历史记载的可信性是距离年代愈近愈准确。
以后历代都采用此说法,认为庄子为宋之蒙人,也就是汉魏的梁国蒙人。《史记》三家注给予了明确说明。刘宋·裴骃《史记集解》说:“《地理志》蒙县属梁国。”在《史记·韩长孺列传》:“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蒙狱吏田甲辱安国。”集解曰:“蒙,县名,属梁国也。”唐·司马贞《史记索隐》谓“蒙县在梁国”。唐代张守节《史记正义》曰:“郭缘生《述征记》云蒙县,庄周之本邑也。”三家注一致认为,庄周是梁国蒙县人。同样可以参见的是:唐代西华法师成玄英在《庄子序》中也说:“其人姓庄,名周,字子休,生宋国睢阳蒙县。”唐代经学家陆德明在《经典释文·序录》中说:“庄子者,姓庄,名周,梁国蒙县人。”魏征等人的《隋书·经籍志》“《庄子》二十卷”下自注:“梁漆园吏庄周撰。”陆德明在《经典释文·庄子序录》中说:“庄子者,姓庄,名周,梁国蒙县人。”唐初的孔颖达为《春秋左传》注疏,有一句:“注蒙泽至蒙县……”下面厥文,不知何义。大概想说多远,但没确切数字,只能空缺。唐代李吉甫所编《元和郡县图志》说:“宋州小蒙故城,县北二十二里,即庄周之故里。”
至宋代,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宋州·人物”条也有记载:“庄周,宋蒙人。”并确切地指出:“蒙泽在县(宋城县)北三十五里。”南宋史学家罗泌在《路史》中说:“蒙即考城,为庄子生处,庄子故里必有所据。”《路史·国名记》还在蒙下注:“蒙,泽也。生庄子,为漆园吏,今宋之考城。”南宋祝穆在《方舆胜览》一书中说:“考城东名蒙泽,乃庄周之故里也。”应当说明的是隋开皇初废梁郡,十六年(596)置宋州,大业三年(607)复置梁郡。唐武德四年(621)又改为宋州,天宝元年(742)置睢阳郡,属河南道,乾元元年(758)复为宋州。五代梁三年(909)升为宣武军,五代唐庄宗同光元年(923)改为归德军,五代周时仍为宣武军。北宋初复置宋州。就是说,唐宋时期,蒙这一代大部分时间称属宋州,宋国、梁国或梁郡、宋州是一地不同时期的不同称谓。
明代史书《明·一统志》及嘉靖年间陆应阳的《广舆记》也认为,庄子为战国时宋国人,宋国国都在商丘,商丘东北的“蒙泽”即庄子故里。明嘉靖《归德志》在《舆地志·遗迹》中记述:“小蒙城,州南(误,当为州北)二十五里,即庄周为漆园吏本邑,久废。又州北四十五里有大蒙城,今丁家道口西北蒙襄塔其地也。”该志在卷七《人物志·隐逸》中收录了庄周,具体内容引自《史记》。
清段长基《历代疆域表》卷上:“今归德府东北四十里即庄周故里。”《四库全书•地理类•大清一统志•卷一百五十四》:“漆园,在商丘县东北蒙县故城中。”在下面的注解中,同样引用的《括地志》云:“漆园故城在曹州冤句县北十七里,其城古属蒙县。”
清康熙三十七年(1689年),编纂的《考城县志》记载,“东汉名考城,有蒙泽,庄周故里。”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编纂的《归德府志》中附有考城县地图,(当时考城县城设现民权县北关城),图中明确标出“在县城东北约十五里处青莲寺村有古蒙泽村。”清乾隆《归德府志·地理略上》对“蒙”的注释是:“《考城县志》:在县东三十里。《方舆胜览》云,考城东有蒙泽,乃庄子故里也。”清人考城岁贡生张良珂在《树人堂诗集》中《怀古诗》一诗下有注:“庄子胡同、庄子井、庄子墓在考城顺流方。”
从上述不绝于史册的记载中,我们不难看到庄子故里在宋国蒙地之蒙泽,即考城顺流方,现在的民权县顺河乡。
庄子故里蒙泽在何方?
至于宋国蒙地蒙泽在什么地方,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有正统准确的典籍记载,各国边界无明确界线记载,且不断变换。我们只能从稍后的文献中查知一二。宋国之蒙,秦置蒙县,汉因之,属梁国八县之一,北齐废。可参见史书《汉书》和《晋书》
班固《前汉书·地理志》有:梁国,故秦砀郡,高帝五年为梁国。莽曰陈定。属豫州。户三万八千七百九,口十万六千七百五十二。县八:砀,山出文石。莽曰节砀。淄,故戴国。莽曰嘉谷。杼秋,莽曰予秋。蒙,获水首受淄获渠,东北至彭城入泗,过郡五,行五百五十里。莽曰蒙思。己氏,莽曰己善。虞,莽曰陈定亭。下邑,莽曰下洽。睢阳,故宋国,微子所封。《禹贡》盟诸泽在东北。《后汉书·郡国志》梁国:下设九城:下邑、睢阳、虞、碭、蒙(有蒙泽)、谷熟、鄢、宁陵、薄。《晋书·地理志》梁国,汉置,统县十二:睢阳(春秋时宋都)、蒙、虞、下邑、宁陵、谷熟、陈、项、长平、阳下、武平、苦东(有赖乡祠,老子所生地)。谯郡,魏置,统县七:谯、城父、酂、山桑、龙亢、蕲、铚。山桑与蒙,分别在两个行政区域。
因汉时梁国治睢阳。应是以现在商丘市睢阳区为中心,西起今河南省民权县东北部,东至今河南省永城市北,南起今河南省柘城县南,北到今山东省曹县南。正是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中心地区。当时梁国八县的位置今天大致如下:“砀”即砀县,治所在今永城芒砀山,治所在今芒砀山芒山镇,汉高祖刘邦“斩蛇于砀”、陈胜被害后“归葬于砀”,皆指此地。淄即古戴国,今河南民权东,(《太平寰宇记》:“考城县。古戴国地。春秋隐公十年,郑伐取之,后改名曰谷。秦灭六国,为淄县。汉隶梁国,后汉章帝东巡,改为考城);杼秋即今萧县西;己氏即今山东曹县;虞即今河南虞城;下邑即今河南夏邑;睢阳即今河南商丘。明显可以看出,行政区划与今河南商丘市(宋国古都)大致相同。至于梁国的蒙县在哪里,据《汉书·地理志》“梁国·蒙”下班固自注:“获水首受淄获渠,东北至彭城入泗,过郡五,行五百五十里”,就是说蒙有获水,获水从淄那里流过来,在蒙县有个人工渠叫“获渠”在蒙县向东北至彭城,过五郡,行程达550里入泗水。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汳(汴)水又东经蒙县故城北,俗谓之小蒙城也。”晋末戴祚《西征记》云:“城(蒙县城)在汳(汴)水南十五六里,即庄周之本邑也,为蒙之漆园吏,郭景纯(郭璞)所谓漆园有傲吏者也。”又说:“获水又东迳虞城县故城北,古虞国也。”唐代李吉甫所编的《元和郡县图志》也说:“宋州(现商丘)小蒙故城,县北二十二里,即庄周之故里。”所以蒙县城即在汳(汴)水南十五六里,汉之睢阳以北,距今之商丘市东北约十余公里处。可见汉代之蒙县与汉代之睢阳相近,地在睢阳(今商丘市睢阳区)以北。而蒙县所辖范围,南为今商丘市北,北为山东省曹县南部,而西到今民权县的东北部。此蒙方为庄周的里籍所在。20世纪70年代,河南省考古工作者曾在商丘市北16公里处的李庄乡蒙墙寺村发现有古城遗址,并发现了汉代城墙、陶器、铜器、汉代砖雕及明清石碑等文物。河南省地名研究学家张庆华曾撰文指出:对于蒙城故城,经过考古研究和实地考察,应在今商丘北蒙墙寺无疑。张庆华推断说:蒙墙寺村的来历,其村名字中的“蒙”字,应为古蒙县在地名中留下的痕迹;“墙”则指古城郭,是地名的进一步演变;“寺”是后来建了寺庙的缘故。现在,蒙墙寺村保存有明成化四年(1468年)关于重建蒙墙弥陀寺的碑记,也是有力物证。
关于蒙泽,《水经注》说得很具体:“汳水出阴沟于浚仪县(今开封西北)北,又东至梁郡蒙县为获水,余波南入睢阳城中”,“获水出汳水于梁郡蒙县北”,“获水又东迳于乐固北己氏县(今山东曹县东南)南,东南流经于蒙泽。《十三州志》亦曰:‘蒙泽在县(指蒙县)东’。”在《水经·汳水注》曰:“汳水又东迳贯城南……(贯城)在蒙县西北。”《括地志》“曹州·济阴县”下曰:“故贯城即古贯国,今名蒙泽城,在曹州济阴南五十六里。”唐代济阴在今山东曹县西北。从济阴向南五十六里,应是蒙泽所在地。正是今之民权县顺河乡一带。南宋祝穆的《方舆胜览》中说:“考城东有蒙泽,乃庄周之故里也。”罗泌《路史》也说:“蒙即考城,为庄子生处。庄周故里必有所据。”古考城旧址,在今民权县城东十余公里处。清乾隆十九年重修《归德府志》明确指出:“庄周故里在考城东的古蒙泽。”又有睢阳李蕴修抄本《归德府属全志》“考城”下曰:“蒙城在(考城)东三十里乃庄周故里。”(佚名撰《归德府属全志》不分卷,李蕴修抄本至雍正四年。郑州大学图书馆有馆藏本)考城东三十里与济阴南五十六里,其交叉点正在今民权县之顺河乡以东的附近地面。前者记载是以济阴为起点向南五十六里是蒙泽,后者记载是以考城为起点向东三十里为蒙泽,如此,蒙泽之地理位置,可以明白。
地方志书中对此也有明文记载。明嘉靖《归德志》在《舆地志·遗迹》中记述:“小蒙城,州南(误,当为州北)二十五里,即庄周为漆园吏本邑,久废。又州北四十五里有大蒙城,今丁家道口西北蒙襄塔其地也。”该志在卷七《人物志·隐逸》中收录了庄周,具体内容引自《史记》。清乾隆《归德府志·地理略上》对“蒙”的注释是:“《考城县志》:在县东三十里。唐魏王李泰等《括地志》云:“宋州北五十里大蒙城为景亳。”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河南道·宋州·宋城县”条:“大蒙城在县北四十一里。”清顾祖禹《读史方域纪要》:“蒙城在归德府东北四十里,亦曰大蒙城。”清蒋廷锡《尚书地理今释》“三亳”条:“今河南归德商丘县北四十里有大蒙城。”以上关于庄子故里的位置说明,虽略有出入,但大致距离、方位一致。“蒙”的方位都指向一处:即商丘古城北、考城东即现在民权县顺河乡一带。
民权县设置较晚,顺河乡青莲寺村原属于考城县。考城在秦、西汉时名菑(zi)县。《中州杂俎》说:“菑,戴也。今拱之考城,有故戴城。”戴是春秋初期的诸侯国,周桓王七年(公元前713年)“秋,宋人、卫人入郑。宋人、蔡人、卫人伐戴。”见《春秋·隐公十年(公元前713年)》;后分属卫、齐、宋国。秦置菑县,西汉因之(民权土地一归菑、一归外黄(成安);一归蒙,北齐废),东汉章帝巡行到县,因菑与甾(灾)通,地名不嘉,遂取发扬“列考武皇”业绩之义,改为考城。考城县治在汳水北,取水北为阳义,北魏改名为考阳,隋复置考城县。因黄河水患,县域多次合并重组,仅近代兰考县境内就有义封县、兰阳县、兰封县、考城县等。民国十七年(1928年),冯玉祥执政河南期间,析睢县北三区(原属考城的北七里:大樊集、楚庄集、王桥集、陈店集、旧县集、柴油坊集、林七口集),杞县北五社(新兴、人和、西肥、巴河、双塔)置民权县。1948年10月,民权解放,睢县第六区(龙塘区)等划归民权。1954年兰封、考城合并为兰考县。1956年7月,又将兰考县原考城的北关、吴庄寨、颜集、杨白河、顺河、褚庙、程庄乡、吕花园、张庄、任庄等共10个乡划归民权县,此后民权区域无变化。青莲寺村属顺河乡,故有庄周故里在民权之说,也就是考城说。
除了庄周故里为蒙泽文献中的记载,在古蒙泽的所在地也即民权县顺河乡东的青莲寺村也留下了许多有关庄周的传说和遗迹。此村的北街,原有古宅一处,传说为庄子所居,呼为庄子胡同,故居南端为庄子讲学堂,后毁于水灾,今无。在其东南隅,有一口水井,水井深数丈,井壁坚如文石,光泽似黑玉,泉清而味甘,传说为庄子生活汲水之处。在其以南5公里的民权县老颜集乡唐庄村东,有“庄周墓”,现存墓冢高2米,面积约20平方米,墓前有乾隆五十四年重修庄周墓碑,碑高1.8米,宽0.67米,阳刻“庄周之墓”,阴刻重修庄周墓碑记题名。作为庄子故里的考城青莲寺,历史上有不少人到此凭吊,写诗述怀。南朝诗人江总,其故里在民权的江集村,离庄子故里青莲寺不远。曾写诗道:“玉洁蒙县,兰熏漆园。丹素可久,雅道斯存......”晋人潘岳《悼亡诗》之二:“上惭东门吴,下愧蒙庄子。”历代名家留下不少名词名句。柳宗元《梦归赋》有:“蒙庄之恢怪兮,寓大鹏之远去。”白居易有“齐物学蒙庄”之名句。唐代*诗人高适开元十二年(724)来宋州访友,也曾写诗:“逍遥漆园吏,冥没不知年。世事浮云外,闲居大道边。古来同一马,今我已忘筌。”孟浩然的《梅道士水亭》也对写下“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的感叹!全诗曰: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清张良珂,顺流方人,写诗《庄子井怀古》:“一抹园林带夕阳,名贤故里井泉香。居民莫作沧桑感,此水于今尚姓庄。”诗下有注:“井在考城青莲寺村。”又有《庄周墓》诗:“读罢南华锦绣文,焚香肃拜庄周坟。贤愚自古皆归土,谁似先生百世闻。”
以文献记载为主,辅之以历来的口碑传说,皆可证明庄周故里在蒙县之蒙泽。文献上说庄周是宋人,那是说他的里籍在战国时代属宋国。说他是蒙人,那是说他的故里降至汉代属梁国的蒙县。说他是蒙泽人,那是直接说出了他出生的具体地点——蒙县之蒙泽。三者并无任何矛盾。现在人说他是商丘人,是因为故属及至今都属商丘市(古宋国、梁国、宋州),说他是民权县人是说故里现归民权(古考城)县,说他是顺河人,是说古蒙泽归现在顺河乡青莲寺村。《汉书·地理志》说宋地是“其民有先王遗风,重厚多君子,好稼穑,恶衣食,以致富藏”。这正是孕育庄周思想的沃土。
庄子故里在蒙泽在现当代得到广泛认同。
庄子故里在民权县顺河乡青莲寺村,得到近代、现代和当代主流思想和文史方志大家的广泛认同,被经典词书、地图、政府机关和主流媒体采用。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在“蒙泽”条下也说:“春秋宋邑。今河南商丘县东北蒙县故城是。在故汳水(古汴水)之南,乃庄周之本邑。”国家文物局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中国名胜辞典》也说:“庄子故里在河南民权县城东北35公里,顺河乡东3里,青莲寺村。”《辞海》在解释“庄子”时说:“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应说的是《辞海》说的是庄子故里的国属和邑地位置(蒙或蒙城确在商丘北部、东北部),而并未具体到村庄(古时说人的籍贯故里常常只到郡县)。蒙的治所在蒙(商丘)北部,而蒙地中的一个村庄未必在蒙(商丘)的北部。青莲寺作为远离蒙城而又归蒙管辖的村庄,在蒙(商丘)的西北部是不足为奇的。
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年版)中,在河南省商丘地区民权县东北的顺河乡东,标注了“庄子井”,在其南5公里处标有“庄周墓”;1991年1月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河南省地图册》中,在民权县顺河乡东直接标明了此地为“庄周故里”。
由张龙之、李传申主编,新华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商丘文史大观》说:“庄子,宋国蒙(商丘)人,故居在今民权县顺河乡青莲寺村。”中共河南省委政研室编、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河南县情》也说:“庄子,名周,宋国蒙(今民权县青莲寺村)人。”1991年出版的新编《商丘县志·古遗迹》也说:“据考,庄周故里在今民权县顺河乡青莲寺村,即原蒙县的顺流方。”
1995年5月,中央电视台《中华文明之光》大型系列片摄制组,前来民权庄子故里拍摄《中华文明之光》专题片。从1995年8月5日起,通过中央电视台一、二两套卫星节目先后播放。央视走遍中国栏目组、辽宁电视台、河南电视台等也先后来民权录制“庄子故里”、“庄周陵”专题片,河南电视台于1996年11月播发了“庄子故里行”专题片。上述电视传播媒介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2000年9月,经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专家论证认可,报国务院批准庄子故里在河南民权。2000年9月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庄子故里、庄子墓为河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1月11日,国家邮政局报请国务院批准,在民权县举行了“古代思想家庄子邮票首发式”,参加首发式的有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庄氏宗亲和国内山东等省市代表一万余人。
现当代文史专家、学者象郭沫若、杨宽、崔大华等,在研究中都认为庄子在宋国蒙,即在现商丘北十多公里处,也即现民权县顺河乡一带。和此说观点基本一致的还有当代很多学者和作品。象1983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张恒寿的《庄子新探》,1986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欧阳景贤,欧阳超的《庄子释译》,1992年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王新民的《庄子传》,1995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章行的《庄子标校》,1997年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庄子》,2000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萧萐父、李锦全的《中国哲学史纲要》,2002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王葆玹的《老庄学新探》,2003年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杨帆的《庄子心通》等。
庄子故里在民权县顺河乡青莲寺村,在国外也有广泛影响。德国电视一台、日本、韩国电视台等曾来民权录制“庄子故里”、“庄周陵”专题片。1996年2月应泰国庄氏宗亲总会会长庄锡鸿先生邀请,以庄敬山同志为团长的中国民权庄氏研究会和庄子研究会代表团一行9人前往泰国曼谷参加世界等二次庄氏宗亲恳亲大会,影响非凡。参加这次大会的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庄氏宗亲共两千多人,泰国《亚洲日报》、《新中原报》、《京华中原联合报》等六大华文报分别专题报道,并刊载庄敬山团长讲话全文及照片,在泰国引起强烈反响。民权编辑出版的《庄子研究文辑》、外宣品和庄子故里民权画册等有关资料、对外发行1000余册,受到国内外学者专家好评。1996年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界公关报》、《中原侨声》等新闻媒体先后作了专题报道。日文月刊《人民中国》两次派记者专程采访民权庄子故里及庄周陵,1997年第4期《人民中国》以大篇幅6页刊登了庄子故里民权的专题和照片。1997年8月日本又派出6人组成的庄子故里采访团到民权实地考察庄子故里,在电视台和报刊播发后,受到日本乃至世界关注。
外国学者专家及外国侨胞多次来民权庄子故里、庄周陵参观、考察,寻根祭祖。日本历史学家井上靖、大地株式会社社长小仓真市、学者武田秀夫、商人森本启郎、留学生坂本保忠,还有日本赴华观光团一行23人来民权庄子故里参观考察。法国*作家几尼亚赫·奈尔夫妇,尼泊尔医学界人士雷斯塔·萨波尔·塔姆,新加坡娱乐有限公司主席庄升俦等都专程到民权庄子故里参观考察。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及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庄氏宗亲,数次到民权庄子故里及庄周陵恳亲和谒祖。1997年11月侨居泰国庄姓侨胞10余万人,组成泰国庄氏宗亲谒祖团一行41人,前来中国民权——庄子故里拜谒始祖庄子,并捐款捐物兴建庄周陵园。谒祖团成员庄礼义题写:“庄子故里青莲寺,名人名胜千古传”。1998年2月,在泰国曼谷举行的世界第二次庄氏宗亲恳亲大会,有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香港、台湾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庄氏宗亲,并邀请民权庄子故里人参加。2000年12月16日应新加坡庄氏宗会邀请,民权组成11人代表团前往新加坡参加庄氏宗会成立61周年庆典活动。民权县也定期举办国际庄子文化节,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香港、台湾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庄氏宗亲都派人参加,并举行祭祖活动,把庄子故里考查证在民权县清莲寺,写入了会刊,得到了世界庄氏宗亲的一致认同。
庄子故里他说辨析
现在离庄子所生活的年代已两千多年,地面建筑不足为证,只能从古典文献中寻找依据。东明县认为庄子故里在东明的依据有:《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周尝为漆园吏”之“漆园”在今东明县;《庄子·秋水》中庄子“钓于濮水”之“濮水”在今东明县境。《括地志》说:“漆园故城,在曹州冤句县北十七里。”北宋《太平寰宇记》说:“冤句县本汉旧县也……漆园城在县北五十里,庄周为吏之所,旧置监,今漆园城北有庄周钓台。”“曹州冤句县北”之地域在今东明县境。应当说庄子作为一代名人,生活游历甚广,即使庄子曾为吏那个漆园故城,也只能说明东明是庄子为吏处,但不能说明东明是庄子故里。同理,冠县、曹县、商丘、民权相邻,但没有足够理由指出庄子出生地,最多只能说明是他生活过的地方,无有说服力的资料说明是庄子故里。
安徽蒙城认为庄子故里在蒙城。说庄周之蒙就是现代的蒙城。其实,蒙城汉代开始置县,称山桑,属沛郡。和宋国之蒙及汉梁之蒙不是一个地方。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唐天宝元年(742年)始更名蒙城,在此之前无“蒙城”之名。可参见《旧唐书•地理志》中的蒙城属亳州:“蒙城,隋山桑县,属谯州。州废,隶亳州。天宝元年改为蒙城。”《晋书•地理志》中蒙县与山桑县同时出现。蒙在梁国,山桑在谯郡。很显然,安徽蒙城与庄周“为蒙漆园吏”之“蒙”,毫无关联。

蒙城还用苏轼《庄子祠堂记》、王安石的诗作为蒙城为庄子故里的依据。王安石的诗《蒙城清燕堂》(《王文公文集》)中没有说明庄子故里在蒙城。全诗:“清燕新诗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庭下早知闲索木,坐间遥想御丝桐。飘然一往何时得,俯仰尘沙欲作翁。”这首诗是王安石为时任蒙城县令的苏舜钦(公元1008~1048年)大学士写的,只是感叹民有庄周后世风,也许当时还有侨迁去的庄氏后人生活,无法作为庄子故里的理由。1078(年宋元丰元年),蒙城县令王竞突发奇念,在蒙城县建立庄子祠堂,请苏轼为记:“庄子蒙人也,尝为蒙漆园吏。没千余岁而蒙未有祠之者,县令、秘书丞王竞始作祠,求文以为记。”(《苏东坡全集》)。但苏轼并没有考证和在文中说明蒙城县是庄子故里。在当时全国并没有纪念祠堂的情况下,苏轼应故旧王竞之邀,作《庄子祠堂记》并不为过,但不能说明庄子故里在蒙城。苏轼作为豪放派词人,当年他被贬为湖北黄州(今黄冈市)团练副使时,他写了名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散文名篇《赤壁赋》。苏轼在此词赋里所写三国时“赤壁之战”之赤壁,并不在黄州,而在湖北蒲圻县西北长江南岸。由此亦可作为佐证,说明苏轼的《庄子祠堂记》,并不能作为庄子故里在安徽蒙城的依据。相反苏轼的词中倒可以找到苏轼认为庄子故里在宋州的理由。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陈述古由杭州调任应天府知府,苏轼为他饯行,并写了《清平乐·送述古赴南都》(《东坡词注》)赠给他。全词为“清淮浊汴,更在江西岸。红旆到时黄叶乱,霜入梁王故苑。秋原何处携壶,停骖访古踟蹰。双庙遗风尚在,漆园傲吏应无。”北宋京畿设四京:京都开封为东京,洛阳为西京,河北大名为北京,宋州宋城县(今商丘)为南京,故称南都。应天府治在宋城县。宋城县在历史上屡次更名,秦汉魏晋南北朝为睢阳,隋为宋州,唐复为睢阳,后又改为宋州,其后又称归德,明清以来,才称商丘。就是说,苏轼也承认庄子故里在当时的宋州,现在的商丘。西汉梁国都睢阳,梁孝王的“苑囿”广七十里,在历史上很有名。“清淮浊汴”,古有“淮水清,汴水浊”之说。“江西岸”,指长江以西的广大地带。长江由江西省入安徽,是西南、东北走向,古人把苏南至杭州一带称“江东”,故皖北、豫东也就泛称“江西”了。“红旆”即红旗,指陈述古的仪仗队。这首词的上阕是述事,写陈述古调任应天府知府,由江东(杭州),而江西,过淮河,入汴水,去南都。“黄叶乱”,“霜入梁王故苑”,点明好友到任时,将是落叶纷飞、花凋草枯霜满地的深秋了。下阕是作者的想象、思考,也是抒情。好友为政之暇,当会携酒游郊野(“秋原”),了解南都的历史(古迹)、风情。治一方之民,了解一方的历史、风情,既是守土者之责,也是士大夫、文人之所好。凭苏轼的博学,有关记载南都史事、古迹的史料,他不会不知道。他会想到唐朝“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守睢阳而壮烈殉国的英雄事迹,他也会想到《太平寰宇记》中的“张巡许远庙”(“双庙”)],那么,“双庙遗风尚在”一典的含意就清楚了,这显然是作者勉励好友,希望他在张巡、许远战斗过的地方任职,也能像张巡、许远一样为后人敬仰。“傲吏”指庄周,典出晋郭璞(字景纯)的一首游仙诗,诗中有句云:“漆园有傲吏,莱氏有遗妻。”“漆园傲吏应无”,当是作者的思考了,就是说象庄子那样不服管束藐视权贵的傲吏应该没有了,正是好友建功立业的大好环境。言下之意,但有庄周是当时的宋州人之意。而唐宋时期,蒙城属先属亳州,后属寿州,而民权顺河乡一带则一直属宋州。作为文学大家,汉唐经典苏轼不应不知,晋郭缘生《述征记》、南朝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初唐道士成玄英在《庄子·序》中的记载:庄子“生宋国睢阳蒙县”、 “蒙泽在县北三十五里。




转自公众号《銘逸會》 整理:庄建伟





  • 手机网站

  • 扫一扫微信聊

山东庄严文化网

地址:山东大店·庄氏庄园

电话:18263949788

备案号:鲁ICP备2022025398号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51号 临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