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意绵绵,大地肃穆。11月12日,滕州市羊庄镇后沙冯村田地里,一座庄严肃穆的烈士墓碑矗立在父老乡亲面前,全体人员怀着崇敬的心情,共同见证了庄兴岱烈士的揭碑仪式。墓碑上镌刻着“抗日烈士庄兴岱之墓”,碑后是《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追认张允久、刘宝山、张风才、庄兴岱、刘彦明、江春炎、杜云密为烈士的批复》(鲁政字〔2023〕177号)。
这座墓碑后讲述着怎样一段慷慨悲壮,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呢?
1887年8月,庄兴岱出生于山东省滕州市羊庄镇后沙冯村一个贫苦的家庭里。幼年时尽管吃不饱、穿不暖,但是其家教严谨,庄兴岱的父亲尝到了没有文化的苦衷,硬是挤着牙缝省吃俭用,勉强供养他进入私塾读书。随着对知识的渴求,青年时期的庄兴岱选择了在滕县华北神学院就读,师从*的教育家、书法家、“滕县抗日三老”之一的黄以元先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庄兴岱的思想越来越进步。他想到了家乡山区还有许多孩子因为家穷的原因上不起学,主动把自己的想法向黄以元先生作了汇报,要求回老家后沙冯村办学。征得黄以元先生同意后,庄兴岱随即回到了家乡后沙冯村,在黄以元先生的指导下,开办了一所基督教学堂,免费招收本村及周边的贫困学生入学就读。期间,经鲁南早期共产党员朱道南介绍,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本村发展了王培元、刘振友、庄兴国入党,建立了后沙冯村第一个党组织。
七七事变后,滕县、峄县、枣庄、徐州相继沦陷,为抵御外辱,1938年5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的特委领导苏鲁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奋起抗战,是时,特委机关驻后沙冯村庄兴岱家中,义勇军分布在南塘、凤凰庄、老古泉一带,庄兴岱带领家人并发动村民为义勇军保障供给、传递情报,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据曾借住在后沙冯村庄兴岱家的前沙冯村88岁的村民杨位荣回忆:1943年8月15日晚上,杨位荣一家4口围坐在院子里吃饭,庄兴岱坐在大门口喝茶,突然来了4个不明身份的人,询问庄兴岱是这个村的村长吗,然后以带路为借口强行把庄兴岱架走,正在吃饭的杨位荣看到后立即跑向庄兴岱的家里,向其家人说明情况,等到其家人追出去,远远的就看到庄兴岱被押到了车上,早已追赶不及。就这样,庄兴岱被日伪军抓走押到了西集大寺庙(现在的普照寺)受审,日伪军让其交出活动在这一带的地下党员名单,但他深知自己是共产党员,而且自己家附近还有郭子化、丛林、朱道南、李乐平等义勇队的领导组织,一旦泄露了名单,党的组织将会面临灭顶之灾,于是他咬紧牙关,无论敌人怎样严刑逼问,始终宁死不屈,一句话也没有透露。
日伪军一看无望,也问不出个结果,遂于23日晚,将庄兴岱押到西集南常山村东路旁的水井处,继续进行毒打逼供,并说如不招供就将他推到井里溺毙。庄兴岱自知求生无望,心中早就做好慷慨就义的准备,他临危不惧,高喊:“我叫庄兴岱,是后沙冯村人,我是共产党员,打倒日本鬼子!共产党万岁!”日伪军恼羞成怒,把庄兴岱绑上巨石,推到了井里,自此烈士英勇牺牲。
如今的家园,再无战火的洗礼、生死的考验,复苏在烈士故土上的是国泰民安、长歌辽远。这座矗立的烈士墓碑,是忠魂安于故土,对家园的庇护;更是薪火犹在,对后人的传承。忠魂有幸伴桑梓,烈士英灵浩千秋。吾辈当砥砺前行,努力拼搏,勇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告慰前人,这盛世如你所愿!
滕州军人事务局供稿
整 理 | 庄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