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采访
导航菜单

Mob:
18263949788
Add:
中国·山东·济南

庄德勇 | 浅谈庄子故里建设的实践与创新

点击:发布日期:2025/4/21
庄子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记忆、家族精神与地域文明的深厚内涵。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通过科学管理推动庄子文化的保护、传承、实践、创新与发展,成为一项兼具历史使命与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如何以“重管理、抓改变、促发展”为核心,从故里建设、祭祀规范、常态管理、研究活动及产业联动五大维度,共同探讨庄子文化系统性发展的实践路径,成为庄氏家族的后人和庄子文化学者必须关注的新视点。
一、故里建设要重规划:打造文化传承的物理载体
‌故居遗址建设‌。这是庄子文化传承的物质根基。必须以“存在即保护”“修旧如旧”“建设有根”为原则,运用现代科技保护、数字化技术复原、智能化宣传展示、根据史料重建等方式,力争恢复历史原貌、重现文化魅力;还要思考结合考古成果和长远规划来划定保护范围,建立遗址档案数据库,确保文化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    基础设施建设。景区规划和景点建设,‌必须兼顾庄子文化的教育性、人文性、工具性与文化性的统一;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网络应串联故里、故居、陵园、祭祀场所、庄子文馆与文化旅游区;再如公共文化设施的设计要融入庄氏家族符号(如家训石刻、族徽标识),形成“文化标识”和“文化地标链”。
‌    文化特征建设。庄子文化元素的展示和物化,在完善文化体系的共性彰显之外,也必须‌强调差异化表达。通过提炼庄氏家风中的如“忠孝节义”精神,结合地域非遗如传统建筑工艺、民俗表演、特色产品的展示,全力构建“一地一貌,一村一景、一景一魂”的故里风貌。
二、祭祀祭拜要有规范:重塑精神传承的仪式体系
国祭地位‌要争取。这是提升庄子文化影响力的关键。需联合历史学家、文化学者和民间热心人士联合梳理庄氏家族在民族革命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贡献(如抗倭名将庄公事迹、庄氏家族支持革命的红色历史、庄氏后人名人谱),以此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从而进一步推动国家级公祭仪式申报,把庄子文化纳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系和中华英烈纪念体系,拓展庄子文化影响力。
‌    公祭立规‌要严肃。凡公祭活动,需明确祭祀活动审批严肃性,推动祭祀流程标准化。制定《庄子公祭礼仪规程》,规范祭文格式,提倡服饰规制,慎重乐舞配置,从而形成“三献六礼”的固定范式;公开设立公祭日,邀请海内外庄氏后裔共襄盛举。
‌    周年祭拜常态化‌。必须有一年一祭的固定日期,可以生日祭,可以清明祭,也可以新年祭,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实施现场祭拜,也可依托数字化平台,开发“云祭祀”系统,实现线上线下联动;还可建立“庄氏家族纪念基金”,支持族谱编修、口述史采集等长效工程。
‌    互动礼祭规范化‌。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宗亲之间的交流互动时,可以一事一祭,适时安排祭拜活动,也需兼顾传统与创新,在遵循古礼基础上,融入现代文明元素(如环保祭品、电子祈福),构建“礼以载道、仪以传情”的新时代祭祀文化。
三、行政管理要有规定:构建文化生态的治理框架
‌园区常态管理有规矩。‌推行“管委会+专家委员会”双轨制。管委会负责日常运营,专家委员会(含历史学家、建筑学家、非遗传承人)提供专业指导,形成决策科学化、管理制度化、执行高效化的管理体系。
‌    文化旅游管理有智慧。‌全面规划故里的文化推介和文旅效益的目标达成工作,真正实现文旅融合。包装景区,优化景点,抓住旺季,做好淡季,实施“流量分级”策略,旺季推行预约限流,淡季开展研学活动。开发“庄子文化护照”打卡系统,增强游客参与感。
‌    交通秩序管理有模式。‌故里建设必须做到“面向全国,立足河南,带动商丘,做好民权”,而交通则是一项形象工程。每一级交通建设和管理都必须实现智慧化升级。在建成、建好、建优的前提下,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交通的顺畅安全度和停车场饱和度,设置文化主题接驳车,打造“慢行优先”的景区交通网络。
‌    自然环境管理‌有规划。坚持生态修复与文化保护并重。划定核心保护区和禁建区,推广乡土植物种植和成片农田景色推介,构建“蓝绿交织”的生态景观廊道。
‌    文化环境管理有创新。‌强化庄子文化知识产权保护。在省域、市域、县域范围内,全面渗透庄子文化元素;注册“庄子故里”地理标志商标;建立文化衍生品和地域文创产品的准入标准,防范纯商业化开发和低俗化商业营销开发。
四、文化研究活动组织要有计划:激活学术引擎
‌组织架构要健全。‌需形成“1+N”研究网络。以庄子文化研究院为核心,联合高校、社科机构、民间学术团体成立研究联盟,设立专项课题基金。
‌    活动规范要建立。‌聚焦三大方向:庄氏家族史考据,如明清庄氏科举群体研究;家风家训现代转化,如《庄氏家规》与当代基层治理;文化遗产数字化,如3D重建庄氏古宅。
‌    特色形成‌要建设。可策划“全球庄氏文化论坛”,发布年度《庄严文化发展蓝皮书》,创办“庄子文化研究会刊,创立“庄学奖”,奖励在文化传承、社会公益等领域表现突出的庄氏后裔。
五、助力庄氏家族企业,促进庄子故里事业发展
‌产业布局要超前。‌需立足故里的特色资源。依托庄氏故里文化IP,发展文化创意、生态农业、康养旅游三大支柱产业,打造“文化+科技+生态”融合示范区。
‌    招商引资‌要务实。实施“名企嫁接”战略。引入文旅龙头企业合作开发,在大招商、招大商同时,注重扶持庄氏中小微企业(如传统手工艺作坊和现代特色艺术品制作工坊)向“专、精、特、新”转型。
‌    政策赋能要‌惠企。构建惠企、惠商、惠民服务体系。设立“庄商回归”创业孵化园,建立“庄氏后裔海归人才库”;制订招商政策,提供税收减免、用地优先等政策包;建立文化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打通银企对接通道。

结语
庄子文化继承、发展与创新如何实现现代转型?本质是传统价值与当代需求如何实现创造性对话。只有通过规划引领、规范约束、规定保障、常规推进、产业联动五位一体的系统工程,方能实现从“文化保护”到“文化赋能”的跃升,为乡村振兴与民族文化复兴提供“庄氏样本”。

庄子的世界,世界的庄子!
此路虽远,行则将至;此事虽艰,做则必成!

2025年4月6日于江苏淮安



作者简介:庄德勇,江苏教育学者,庄子文化学者,河南省中国庄子文化研究中心学术顾问,淮阴师院兼职教授,淮安市劳动模范,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门与道》《情与义》《缘与分》、杂文集《心•梦•路》和数十本教育专著,江苏省职业经理人,淮安庄严宗亲会、江苏庄严宗亲会创始人之一。





  • 手机网站

  • 扫一扫微信聊

山东庄严文化网

地址:山东·济南

电话:18263949788

备案号:鲁ICP备2022025398号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51号 临沂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