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采访
导航菜单

Mob:
18263949788
Add:
中国·山东·济南

枣庄庄福宝---扣林山,我终生难忘的地方

点击:发布日期:2025/1/23
“我吹过你吹过的风,唱过你唱过的歌……”这首歌的名字我已记不清。但每当我听到这首歌,年过六十的我,总是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和伤感。我的思绪又萦回到四十多年前那战火纷飞的扣林山战场。那南疆的热风熏烤、酷狱般的猫儿洞生活、腥风血雨的扣林山战场、密集的枪林弹雨对生与死的灵魂考验,仍然如电光石火般地在我眼前浮现。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鲁南农村人,祖辈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四十年前,我还是一个懵懂青年,对未来充满憧憬,时刻期盼着有朝一日能走出农村,摆脱这枯燥无味的生活。我带着心中的美好梦想,报名参了军。经历了几个月的新兵训练,我成了云南省文山军分区麻栗坡县35550部队71分队的一名机枪手。当我第一次带上帽徽领章、穿上绿军装时,我心里顿感无比自豪。我从小就十分崇拜电影上、小说中的英雄人物,幻想着有总有一天能像他们那样,上战场杀敌报国,当上英雄,为父母和家乡人民争光。
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我入伍没几个月,就跟随队伍来到了扣林山地区,我幸运地成为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首批“最可爱的人”。
我们部队的任务是中越边境扣林山一带的军事防务。扣林山,位于我国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猛洞区,处于中越边境。主峰1705.2米,西接11号界碑,向北与1682.3米高地、1574.7米高地连绵在一起,犹如一道天然屏障,形成重要的边界骑线点。整个山脉山势崎岖险峻、坡陡路窄、沟壑纵横、蒿草茂深。东可近窥老山纵深地区,向西与罗家坪大山连接形成了稳固的一体防线。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越军曾无耻地占领了我边境上的制高点,肆无忌惮地向我边防军民开枪开炮,并随处埋下地雷,造成我国边民大量伤亡。曾经的良田也一片荒芜。
1981年5月7日,早上6:30分,中央军委下达命令,我国军队分别在广西法卡山、云南扣林山对越南侵略军进行再次大规模的自卫反击战。战斗打响后,战况十分惨烈。在收复法卡山战役中,我军光班长就牺牲了40多人,伤亡人数可想而知。
接受扣林山收复任务的是14军126团。该团出动了两个122榴弹炮营、两个107火箭连、一个85加浓炮连。在火力的掩护下,对入侵扣林山的越军进行了大规模的攻击。战斗整整持续了八个多小时,成功地收复了扣林山。该场战斗,我军歼敌170多人。同时,我方也有几十名战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1981年6月11日凌晨,越军824特工队在14团7营的配合下,动用大约两个连的越军,在重炮的掩护下,朝我126团1营3连7班驻守的1705.2高地前沿300米处的一座小山丘即30号高地发起了反扑。在越军两次偷袭失败后,早上5点,越军朝我方阵地进行炮火攻击。7班9名战士在班长韦力壮、副班长韦国吕带领全班9名战士与敌人展开了长达六个小时的浴血奋战,连续四次打退了越军的猖狂进攻。此战共歼敌58人,伤敌40多人。班长韦力壮高呼“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激励大家。他在身体十多处负伤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战斗,直至壮烈牺牲。全班共四人阵亡、五人负伤。战后,该班被昆明军区授予“九勇士英雄班”的荣誉称号。
1981年7月21日,边防15团3营受命进驻扣林山,负责该地区的全面防御。其中我所在的十连承担了主峰1705.2高地、30号、14号、15号、16号及其他无名高地的防御重任。次日,连长宣布了六条任何人不得违抗的战场纪律。该纪律被我们几个新兵戏称为“六杀令”。进入阵地就意谓着我们成了首批八十年代“最可爱的人”。我们班首次接防了“九勇士”喋血奋战过的30号高地。能够亲自守卫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阵地,我内心感到无比的兴奋和自豪。我觉得一心想当英雄的梦想也许近期就要实现了。鲜花、军功奖章、凯旋时亲人们迎接的笑脸,已梦幻般在我眼前浮现。
如果不是战火的困绕,扣林山的确是一个美不胜收的好地方。山中植被茂盛,长满农作物的梯田镶嵌在山间,景色绝美。清晨,彩霞如火,璀灿夺目。山脉、小溪、森林被暖阳染绘成一抹绚丽的色彩。但是因战争带来的恐慌,哪里还有闲情雅致去享受大自然的绮丽风光。作为一名刚入伍就上战场的年轻人,难以惴测未来十几个月的漫长阵地生活,能够经历何种艰苦考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白天倒还好受,晚上却十分难熬。为保证安全,阵地不能照明,晚上周围一片黑暗。我们每人安排一个哨位,任何人不得随意走动。大家以口令作为身份识别,一旦口令对不上,可视为敌人,立即开枪射击。我们每天夜里要坚持站岗十个小时。据说,越军的特工都是训练有素的狠人,站岗期间必须时刻绷紧神经、做到高度警惕。我们也做了最坏的设想和准备。为了不当俘虏,我把腰间的四颗手榴弹全部打开了后盖,还把其中的两颗手榴弹环紧扣在小指头上,时刻做好牺牲准备。两军对峙间,越军只要出现在前沿挑衅,整个阵地就会枪声大作、炮声轰鸣。炮弹似流星密雨般从上空划过,火光将整个阵地照射得如同白昼。第一次经历血与火的考验,我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感觉心都快跳出来啦。从战斗打响至结束,我始终热血沸腾,内心无法平静。在中越战场上,生与死只在一瞬间。战友们在战斗中牺牲是在所难免的。今天是鲜活的生命,也许明天就会血染疆场。能够从战场上全身而退,比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们,真是人生之大幸。
我们守卫的边防高地,是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夏季的酷热是可想而知的,战士们承受的艰苦更是不言而喻。白天高达40多度的溽暑蒸烤,夜晚空气潮湿常人难以入睡。更为要命的是蚊子满天飞。有谚语曰:“云南十八怪,三个蚊子一盘菜。”南方的蚊子个大,毒气重。一旦被叮上,奇痒无比,咬伤后一周也不能治愈。我们被咬得满身落下伤疤,腿都成了血腿。
南方的边境气温有时变化无常,夜里时常也曾有过气温10度以下的天气。如遇到小雨,那就要里面穿大衣,外面披雨衣,整身着装非常笨拙。好在我们都是在哨内站岗,并不用走动。班长也只是不定时地过来查岗。住在猫耳洞里,空间十分狭窄,潮湿的天气本身就让人感觉不适,再穿上受潮的衣服,那种难受的感觉真是无以言表。到了中午,我和战友们只能身穿一条军用短裤,光着上身,后背难免会被蚊子叮咬得大片伤痕。因为湿气太重,军用被子都能被水浸透。尽管白天光照充足,但因为对面有越军守候,稍有风吹草动,就会遭到敌人的枪炮袭击,根本无法将被子拿到外面去凉晒。我们也有不少战友因为冒险而负伤或牺牲。
猫耳洞里的生活真是度日如年。猫耳洞的出口多曲折狭窄,进去必须蜷缩身体,无法躺平。洞内空气流通不畅,吃喝拉撒都在阵地上,腥臭无比。在潮湿狭小的空间里苦苦支撑。更为可怕的是,战士们天天和毒蛇为伴,这种无光亮的恶劣环境对人的身体和心理会造成极大的伤害。许多战士因各种原因被抬下阵地,或负伤、或因疾病死去。比如被毒蛇袭击、地雷炸死、因高温无法及时治疗感染等,好多战士因身患皮肤病而无法穿衣。居住条件艰苦,但吃的也好不到哪里去。一开始,大家只能吃一些自身携带的压缩干粮和一个罐头。后来条件稍有改善,也就只是连队中午依靠马班从山脚下送来的一顿干米饭。如能吃上一顿蔬菜,就感觉像过年似的。战士们常常因为缺乏营养而头晕目眩、四肢无力,有的还患了夜盲症。
要说最大的困难还是水的问题。因到处都有越军布下的地雷,水只能到山脚下工兵开出的地带去取。我们班每天派两名战士去取水,取水战士每人背一个大约能盛三十斤水的袋子。为了防备越军特工的偷袭,还要带上枪和手榴弹。由于越军封锁,我军战士经常会没有水喝。为了保证每个人都能喝上水,就会严令控制每人每天的饮水摄入量。在阵地上能喝上凉水就是一种奢求,更别期望有开水喝了。驻守几个月竟没能喝过一口白开水。水成了阵地上最紧缺的资源。为了节约用水,平时战士们几天不曾洗一次脸,更无法洗漱。因没有理发工具,战士们的头发都可扎辫子啦。
夜间,虽然没有了大规模的进攻,但越军的骚扰一刻都不曾消停。他们不时地打上几枪,而后又再换个地方放一颗燃烧弹。扰得我军一夜不得安宁,需时刻保持高度警备状态。为防备越军进入我阵地前沿,我们也只能以开枪和手雷进行还击。
守在扣林山的阵地上,我时常会望着中国猛洞地区的大亚口方向发呆,只想着后面是什么。心里无法想象未来对自己预示着什么。浓浓的山雾从山下如海浪般席卷而来,整个高地在一瞬间被缭绕的云雾淹没,身处其中,看不到周围的一切东西。
那时,我十分喜欢扣林山的朝霞。每天黎明的曙光初现,天空渐渐被朝霞染红,仿佛整个世界都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朝霞的美丽如诗如画,在那橙色的朝霞中,我不禁沉醉于那迷人的光彩,好像只要静静欣赏这份宁静与和谐,就能感受到生活中的无限美好。朝霞散后,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照亮了山川和树林。我的心情也随着朝霞的散去而怅惘。朝霞消失明天可再来,而我的希望却无法保证像朝霞一样重复轮回。枪林、弹雨、地雷随时随地都可夺走一个年青鲜活的生命。那时我非常喜欢拜读《解放军报》,报上曾有一首诗引发了我的共鸣。记得诗中有这么几句:“在边疆的草丛中,静静的躺着一个士兵,他为祖国利益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每当我读起这首诗,总会引起我无限感慨。在这里,谁也无法预知未来自己面临着的是什么。晚霞成了我那时享受生活的一个风景。
扣林山前线的艰难困苦成了我一生难以磨灭的生活记忆。能够从战场上活着回来,比起那些战场上牺牲的战友们,我算是幸运的。凯旋时,我和战友们享受了国民英雄般厚遇。鲜花、掌声、规模宏大的迎接场景是何等的壮观,身临其境,我才真正感受到成为英雄是多么的自豪。祖国没有忘记我们这些参战老兵。从战场上生存下来的战友们都得到了妥善安置。
复员后,我被分配到农业银行工作,成为一名银行职员,勤恳工作几十年后光荣退休。年过六旬的我,生活在这美好和平的新时代里,安享着幸福的晚年。经历了战争的磨难,才能真正体会到和平年代生活的珍贵。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利、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并坚持高压态势惩治腐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使全国人民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举国上下到处呈现繁荣昌盛的美好景象。周围的平房变成了高楼大厦、街上到处都是小轿车。互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振奋人心的新闻屡屡刷屏。

时代在前进,祖国在发展,我们同样在这个历史的沉淀中自我成长。中国的强大崛起震惊了世界,也引起美欧列强的恐慌。他们亡我之心不死,仍在蠢蠢欲动,以不同的方式搞和平演变。没有硝烟的战争仍在继续。作为一个经历过战火洗礼的退伍老兵,我依然要坚守初心,把握好人生机遇,积极构筑自己的梦想,与祖国共同前行。用自己的勤劳智慧,为祖国的繁荣和进步作出毕生贡献,愿为祖国人民安居乐业、为维护我国及世界和平而努力!




供稿:枣庄市人武部  编辑:庄建伟



  • 手机网站

  • 扫一扫微信聊

山东庄严文化网

地址:山东大店·庄氏庄园

电话:18263949788

备案号:鲁ICP备2022025398号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51号 临沂网站建设